煮酒讲故事(76):一生颠沛成就苏东坡

2015-09-02 21:29 阅读(?)评论(0)

煮酒讲故事(76):一生颠沛成就苏东坡

张乔(火狐浪漫者)

2015820

 

我最钦佩的四大文豪分别是战国的宋玉、三国的曹子建、唐代的李白和宋代的苏东坡,此四位虽然身处时代不同,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,都有过颠沛流离的苦难经历。所以我这样总结,行走和伤口是文人创作臻入化境的必备要素,如果没有苦难的黄州岁月,我们或将错过最精彩的苏东坡。

双脚的行走和思想的飞扬,这是人类的魅力。尽管有时候我们的行走出于无奈,需要拄着杖流着泪踏上茫然征程。但是无论自觉或不自觉,行走和行走时的受伤才是成熟的重要方式,最终破茧成蝶,羽化飞仙。

相比文学创作上的如鱼得水,苏东坡的仕途不可谓不坎坷。他出仕时正赶上王安石变法,然而他坚持自己的见解,站到了保守派司马光一边。变法派当然不能容他,于是将他贬到外地做官。

数年后,变法派失败,司马派掌权。然而折中的苏东坡依然故我,拒绝全盘否定王安石。所以,司马派也不喜欢他,当然不给他发达的机会。等到司马派失势,左右游离的苏东坡却被划入司马光的山头,又被贬官。此后苏东坡被一贬再贬,直至天涯海角。好在宋太祖早有不杀文人的训示,苏东坡贬来贬去,既没有丢官,也没有丢命,反倒四海为家,行者无疆。

1056年,少年早诲的苏东坡第一次参加科考,写了一篇《刑赏忠厚之至论》,文章洋洋洒洒,气度超凡,把主考官欧阳修看得目瞪口呆,爱不释手。传说欧阳修和梅尧臣曾经拿着文中出彩的段落向苏东坡询问出处,谁知苏东坡却说:“何必知道出处。”欧阳修当即预言道:“此人可谓善读书,善用书,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。”

好一个独步天下的预言,果然言中。虽然文章做到了天的高度,虽然京师上下无不为之震撼,可惜由于对王安石心存不满,满腹政治抱负始终不能遂。当时很多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被迫出离,其中就包括知遇之师欧阳修。年轻的苏东坡平生第一次对官场之复杂有了感性的认识。从此以后,他的文字里便多出几许幽怨情怀。

1071年,苏东坡“聊发少年狂”,公然上书针砭新法,盛怒之下的王安石找人在神宗皇帝面前弹劾他。很快,苏东坡打点行囊走出了京城高高的砖墙,从杭州到密州,从徐州到湖州,行路辗转,读书思考。相比早年的意气风发,此时的苏东坡更加坚决,笔锋也更为犀利。

愚以为,美到极致的文笔一定来自灵魂深处,一定经过岁月的涤荡和风尘的洗礼。苏东坡做到了!谢谢你让我相信密州的圆月最是迷人!谢谢你告诉我哪里是离月宫最近的地方!谢谢你信任我可以抚慰你的伤口!谢谢你让我知道用心的文字远比美酒更醉人!

1079年,已过不惑之年的苏东坡非但未能平步青云,反而因为一纸公文惹来大祸,结果仕途再次急转直下。他在给神宗皇帝上表的《湖州谢表》中掺杂的那些文人性情的牢骚被政敌当作包藏祸心的理由,要求对他斩立决。幸好朝中多位元老上书求饶,就连志不同的王安石也站出来说情:“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?就这样,差点被送上断头台的苏东坡忍过百日牢灾后被贬黄州。

我不知道这一百天的牢狱生涯有没有软化苏东坡坚冰般的性格,但是我敢打赌,一百天之后,苏东坡老了十岁。站在黄州城外的赤壁山前,任凭野风吹乱须发,苏东坡对自己的政治前景已经心如死灰,可是他那天马行空的文学天赋非但没有被锁死,反而掀起了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凶猛的滔天巨浪,他想狂吼!他要呐喊!

“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。故垒西边,人道是:三国周郎赤壁。乱石穿空,惊涛拍岸,卷起千堆雪。江山如画,一时多少豪杰。”

江山如画,一时多少豪杰?什么时候我也能像当年的周公瑾那样叱咤风云呢?一个百分之百的苏东坡又有几人知?可笑我总是这样的自作多情啊,傻傻地想,傻傻地等,空白了一头青丝。真希望我就这样怀抱一场春梦快快地醉去了,不再醒来。

 

一盏离愁,孤单窗前自鬓头,

奄奄门后,人未走。

月圆寂寞,旧地重游,

夜半清醒泪,烛火空留。

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,

君去后,酒暖思谁瘦。

水向东流,三春如梦向谁偷,

花开却错,谁家琵琶东风破。

岁月流离,不解时候,

仍记总角幼。

琴幽幽,人幽幽,

琵琶一曲东风破。

枫染红尘谁看透,

篱笆古道曾走。

荒烟漫草年头,

分飞后……

  最后修改于 2015-09-02 21:44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